特斯拉两万公里的使用感受
在 2022 年的上半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北京新能源指标,终于可以抛弃掉倍受限制的外地牌照,实现出门自由的目标了,有种翻身当家做主人般的无奈喜悦。
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该换哪款新能源汽车,车对我而言仅仅是个代步工具而已,能满足出行需求即可,因此买车的原则比较简单:
- 买最大众化的销量最高的车型。当时销量最高的品牌当属比亚迪和特斯拉,单车型销量最高的当属特斯拉 Model Y,甚至 Model Y 火热到需要等至少两个月才交付,而且还在涨价。
- 后排座椅可以放倒,可以在车里睡觉,作为一个行走的床使用,Model Y 也正好可以满足需求。
我在苦苦观望了半年之久,等过了特斯拉的两拨降价后,在 2023 年元旦前夕选择了 Model Y 标准续航版。我担心过了 2023 年元旦后就没有补贴了,会额外增加一部分购车成本。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补贴不仅没有取消,而且一个月后居然降价两万多,肠子都要悔青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开了两年的时间,一共跑了 2 万多公里。虽然我对车并不感兴趣,但油车也开过,多少还是有些话语权的,作为一个单纯的用户,我来聊聊我的用车感受。
整体感受
驾驶
开车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悬挂还是偏硬。我虽然对五连杆之类的悬挂技术不太感冒,但不得不说 Model Y 还是非常颠的。在换车之后,家人们都觉得车变贵了,肯定会变舒服了,殊不知颠簸感要强于之前的朗逸。
其次是加速度。我对于加速基本追求,长期在舒适模式下驾驶,运动模式对我而言加速度过于激烈了一些。即使是在舒适模式下,也经常会让后排乘客晕车,加速度仍然是快了些。但要是自己独自开车,驾驶感受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绿灯起步时,往往能一骑绝尘,超越同一起跑线的其他车辆。
单踏板真香。特斯拉的单踏板一直在被外界诟病,但对于我而言一直是单踏板的模式运行,日常的通行中,很少用到刹车,基本上一个踏板就不够了,大大减轻了右腿的压力。
车身质量
特斯拉是一家对于利润极度压榨的公司,在这种原则下造车,往往车关键部位的质量非常好,但次要的零件由于要追求性价比,不会用最好的供应商,质量就会有些堪忧,反正坏了给你换,只要不坏就是赚到了,整体而言,特斯拉还是赚的。
在用车的短短一年内,我遇到了两次故障:
- 空调坏掉一次。在一次超充充电完成后,空调完全不能制冷,去售后维修是空调压缩机坏掉了。
- 离开车后不能自动锁车。经过检查是主驾驶座椅下传感器坏掉了,检测不到驾驶人已经离开车。
内饰
相比于国内品牌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豪华配置,特斯拉无遗是毛坯房。我个人对内饰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也比较喜欢极简风,倒是可以接受。
座椅加热功能在冬天还是非常的必要,但夏天就比较难受了,居然没有座椅通风。开一路车后,后背非常容易湿透。不过网上倒是有可以通过点烟器供电的外置通风座椅垫,我暂时没有体验过。
车顶的大玻璃对我而言影响不大,第一年的时候我买了一个手动遮阳帘挂上去。但第二年我就干脆没有挂上去,也不影响用车。在夏天的太阳下,虽然大玻璃会比较热, 但如果不用手去触摸,坐在车内头部是基本感受不到上面热量的。
空间
作为大号鼠标,Model Y 的空间还是非常给力的。我车上长期放着一整套的露营装备,除了露营车外,其他的装备全部可以放到前备箱和后备箱的下方储物格中这些相比油车多出的储物空间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经搬过一次家,全程没有找搬家公司,家里所有的物品全部是我蚂蚁搬家一点点通过 Model Y 搬完的,虽然断断续续得搬了近两个月。
后排放倒后,在车里睡觉完全不是问题。略微不爽的就是不能完全放平,稍微有个角度,但在车里睡觉倒是没啥影响。配合着露营模式,我个人也曾在车里睡过很多次的午觉,甚至还有一次在车里睡了半晚上。
相比之下地盘离地高度就是个大大的劣势了。我曾经拿着手机测量过,最矮处跟手机的高度差不多。原先的油车偶尔还会应急停在马路牙子上,Model Y 我是一次也没敢往马路牙子上停。走在马路上过个坑都生怕磕到电池,怕跟保险公司扯上不解的缘分。(此处求 Model 3 车主的心理阴影面积)
续航
相比油车而言,电池无遗是电车的最大短板了。
刚买来时,车机显示满电续航为 435km,目前仅能显示 415km,掉了 20 km,属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不追求数字,实际用车也感受不明显。要是跑高速,满打满算 350km 问题不大。
冬天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噩梦,充电速度变慢,续航衰减明显,再加上还需要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空调加热这些功能,电耗会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回收动能变差,单踏板的减速效果会大大折扣。在零下十度的天气里,刚开启动的时候,动能回收甚至是完全失效的,开一段时间热起来后动能回收才能逐渐恢复一些。
充电方面,虽然有购车和推荐送的充电里程,但是一直没有舍得用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面的充电桩充电。在北京城市里面,充电还是非常方便的,方圆两公里内就有非常多的充电桩。时间久了后,我基本上会选择在出租车师傅长出没的充电桩充电了,而且大部分会选择在晚上十一点后,充电的价格要便宜挺多,我正好睡的晚,也不影响作息。
最怕的就是节假日期间的高速上了,很多情况下都是要排队充电的。再就是去偏远的地方,甚至北京周边河北境内的很多地方都很难找到充电桩,在张家口市沽源县城,我居然只能找到一家充电桩,而且晚上还不营业。
额外吐槽一下,不得不说,特斯拉是家特别会营销的公司。前两年的时候,4680 电池都快要让媒体吹上了天,能量密度提升了多少多少,啥时候量产,最近一年,几乎已经听不到 4680 电池的新闻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关注到,顺便也吐槽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软件
特斯拉的 OTA 升级还是比较频繁的,差不多每两个月一次升级。但两年回顾下来,真正有用的软件功能升级并不多。比如下面这次更新,看着就像是个把到架在程序员脖子上写的更新简介。
特斯拉做产品非常的轴,跟苹果有的一拼。有的功能明明非常难用,却愣是不更新。另外就是因为国内的缘故,很多在国外可用的功能,在国内却无法使用,导致使用体验又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国内的新能源厂商的车机体验却一路猛追,应该说早已超越了特斯拉的自研车机。当然这么比并不公平,毕竟特斯拉的主战场不是中国,而中国却是新能源厂商的主战场。中国的新能源厂商出海后,车机的体验也一定会大打折扣,有大量的本地化、安全合规等需要适配。
导航
导航功能刚开始用的时候弱爆了,但凡走陌生的路我都要打开手机上的高德导航。上班路上有一段特别拥堵,为了躲避拥堵,我都是刻意的多走一段路,但当我已经偏离了导航很长一段距离后,导航仍然傻到不断提醒让我前方掉头。
经过了两年的迭代,导航已经多次改版,已经好用了很多,车道级导航、红绿灯倒计时这些最近两年才在导航软件上有的新功能都已经引入了。
但相比手机上的导航软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在计算拥堵方面还不够精确,显示的拥堵程度总是令我半信半疑,特斯拉可获取的数据量也不足以计算出拥堵的精度。
语音
国内的新势力厂商的语音交互早已经非常流畅,跟车机交流起来毫无障碍。而特斯拉的语音功能只能说是智障,以至于我跟车机的交互都会选择手动点击屏幕。使用语音的唯一场景就是导航时输入目的地了,剩下的下发指令类的场景完全没有使用过,完全没有通过点击屏幕来的快捷。
摄像头
特斯拉通过摄像头将物理环境通过视觉算法转换为内部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来做更上层的数据输入来源。
但在目前国内的版本上,在一些极端的场景下,摄像头的识别能力还是不行的。比如在下面的场景下,明明前面有一个非常粗的杆子,在车机上却视而不见。
车上有那么多的摄像头,却没有 360 全景功能,而是给用户展示出经过处理的模型,这明明是你内部的实现细节,暴露给用户有啥用。在摄像头的识别率还不能到百分百的情况下,其实直接将全景交给人是个更好的选择。
在刚交付时,车身前后的雷达还是可以使用的,在停车时可以在车机上显示出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对停车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后来特斯拉一直在宣称要基于纯视觉,雷达和纯视觉变为了二选一。
辅助驾驶
我没有花钱购买额外的服务,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车道居中和自适应巡航了,不过这个功能在普通的油车上都快成为标配了。另外,车道居中功能在走山路 S 弯的时候根本没法使用,弱爆了。国外的 FSD V12 和 V13 快吹上天了,而国内的辅助驾驶还处于智障水平。
相比于普通的油车,稍微高级点的辅助驾驶功能就只有两个:
- 当车速太快,且没有踩刹车的情况下,车机会判断出是否会追尾,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这一点还是挺有用的,可以大大降低追尾的概率。
- 车道偏离后的被车机紧急控制。我刚买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向右侧变道,右侧的车在后视镜的盲区内,变道过程中就被车机紧急接管方向盘,避免了一次剐蹭的事故。
当然辅助驾驶还是比较弱的,在很多的极端情况下,还是无能为力的。分享我曾经遇到过两个案例。
案例一:
在右转刚开始,外卖小哥还在马路对面,在车内是很难观察的,即使看到了也预判不了外卖小哥的风骚走位。当车头调转 90 度后,正准备加速时,外卖小哥突然冲到了车身前面,没有任何一个摄像头看到了外面小哥的存在,车机也没有发出告警,位置正好卡在了摄像头的盲区。
好在这次事故后,外卖小哥没啥事,扶起电动车看看外卖无碍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佩服小哥的敬业精神!而我的小 Y 就没那么幸运了,车牌凹进去了一大块,车牌上的漆被碰掉了很多。
这次事故后,我每次右转都要提心吊胆,尤其是在转方向时不做过快的加速,否则可能会超出对方的预判,尤其是视时间为金钱的外卖骑手们的预判。
案例二:
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左侧车道为摩托车。绿灯起步时,摩托车要右转到辅路。摩托车以为其他车道的车肯定没他加速快,忽略了有一种车叫 Model Y。由于带着头盔,头也没法向后扭,就直接右转到辅路。
摩托车右转到我车前时,还突然减了一下速,车机都完全没反应过来,没有任何告警。幸好我当时反应快,踩了一脚刹车,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估计事后摩托车也不知道自己离事故这么近。
上面两个危险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
- 远离电动车和摩托车,能离多远离多远。
- 特斯拉的辅助驾驶是完全靠不住的。
周边产品
因为特斯拉有 OpenAPI 可以供第三方调用,因此有一些第三方的软件我也在使用。据说后续 OpenAPI 要收费了,不知道后续围绕 OpenAPI 的一些应用是否会有调整。
TeslaMate
可以在电脑上运行的软件,会持续调用 OpenAPI,并将车的运行数据都记录在本地的数据库中,并通过 grafana 来展出出来。通过该软件,可以方便的查看历史的行车轨迹。阿里云的王坚博士提在线化,这就是数据在线化的一种非常好的呈现方式。
比如今年夏天的时候去达达线、热阿线的路线图,可以精准的绘制出来。
小特钥匙
小特钥匙是 Apple Watch 上的应用,可以实现通过 Apple Watch 来打开车门,而且走的是蓝牙协议。主要的场景就是当手机没电时,可以通过手表了开锁,多了一条开门的途径。
因为是收费软件,而且功能非常单一,很多人都觉得该应用很鸡肋,我也是在一次手机没电开不了车门后下定决心购买的。
另外,特斯拉的官方 Apple Watch 版本的应用也快要上线了。
总结
开了两年的车,整体而言还是比较满意的。